| 16人格 4個字母I/E、S/N、T/F、J/P: I/E是Introverted傾向內 / Extroverted傾向外, S/N是Sensing感官 / INtuition直覺, T/F是Thinking思考/Feeling情感, J/P是Perceiving吸收資訊/Judgement判斷事情, 16心理類型是四個字母,描述主導與輔導功能。
|
| 屬於四個大種類: 穩定家(SJ)、藝工(SP)、理論家(NT)、理想主義者(NF) |
| 互動模式分四種: 種執行者finisher 斟酌做什麼而想要做完; 啟動者starter 容易啟動新項目,開個頭也很興奮; 管控者take-charge 樂意快速判斷事情;
背後支撐者 background supporter 不疾不徐,用最好的方式。 ______| 進步:| 目標: | 直接:| 進行者 |管控者 | 資訊:| 啟動者 | 背後支撐者 | 外向性格 都是 「主動」:啟動者、管控者 內向性格 都是 「反應」:進行者、背後支撐者 「進步」movement 與「目標」control: 目標型的人偏靜態,需要先判斷結果是不是值得,再試用最佳或多種方式達到,進步型偏動態,需要一直看到進展,達到某些目標或產出是次要的,更注重過程;進步可以在混亂中發生,而目標需要秩序。
「直接」direct 與「資訊」informative: 直接型表達直接,分配角色給對方或直接命令『你應該...』;資信型講話提供情境相關資訊,但需要對方解讀,話比較多。 「主動」initiating 與「反應」responding: 「主動」跟環境互動,啟動或發表,「反應」先參考內在的,從環境得到刺激使得反應。
|
| 意識軸(縱軸)是關於一個人如何看待人生,由主導與劣勢功能組合;「主導」功能是自我意識主宰,「劣勢」功能牽涉到「潛意識」相對容易引起害怕,但需要克服的難關,變得有自信與自我整合。 |
| 操作/適應軸(橫軸)是一個人如何適應/調整自己與外在:由輔導與第三功能組合;輔導功能是一個人最有責任的地方,最適合在二、三十歲多發展,也適合內外調整,第三功能也叫做「孩子」因為很純真,但也相對薄弱,尤其在輔導功能沒有好好發展而可以保護它。 |
| 「自我意識」狀態之下都是離不開主導功能,但操作軸的兩端可有彈性的利用,所以有兩種不同模式,一是主導+輔導,二是主導+第三。
主導+輔導的模式是「傳播」或「吸收」 主導+第三的模式是「內轉」或「玩」 「傳播」是由內在觀察資訊(Si/Ni)往外傳播(Fe/Te) 「吸收」是由外所觀察資訊(Se/Ne)由內心判斷(Fi/Ti) 「內轉」是來自內在的資訊(Si/Ni)由內心判斷(Fi/Ti) 「玩」是由外所觀察資訊(Se/Ne)往外行動(Fe/Te)
劣勢功能帶來害怕會不自信,但克服害怕起自信可以暫時進入「潛意識」,實踐自我整合。 |
298 total views
,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