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初步描述八個認知功能(四個種類乘內外雙方向),榮格「Psychological type」書的後半描述以個別認知功能當意識主宰的type的共同性及失衡的問題,畢竟他是心理醫生。有層次的先談內外向之差別,再描述八個主導功能的意識類型,從外向判斷性(ExxJ)開始,再談外向接收資訊(ExxP),解析來談內向判斷(IxxP)及內向吸收資訊(IxxJ)。(命名下一邊會討論)

其實內向與外向是形容某一個認知功能而言,不是描述整個人,當然主導功能是向外向外,也多少決定一個人最自然的趨向,不過向內外為何?
外向:往外發展、擴展、適應外在、操作人群或觀察外在資訊
內向:保護自己能量(libido)、保持獨立、源頭在內,依賴內在的

因方向性質,外向也有人說是客觀而內向主觀的,但這個說法有點危險,常有人說 「你也太主觀了」,例如一個人用自己的邏輯(Ti)驗證某一件事情的真假,除非人可以指出邏輯串聯哪裡不對,否則很可能結論是正確的,反過來宗教信仰是多數人共同信仰(Te),但這不代表真假。

主導功能(dominant function)

照榮格,若個人意識在所有方面都均勻,代表是原始人類,曾未分別出一個明顯偏向,而接收與判斷都比較混合。若要有意識地針對任務或目標進行行動必須分別(differentiate)出某一些方面。這就是個人主導功能(dominant function),每個人出生以來自我意識就自然而然以它為意識主宰(seat of ego consciousness)。榮格所謂的自我與本我又不同(ego小於self),前者是人可由意識操作的部分(subject to conscious control),但潛意識仍受其外者影響。

人人注意不同面向,對社會層面認知之分工合作自然有幫助,但也導致接收到或判斷出的方式不太一樣,更何況每個人本來就是成長環境機遇與選擇不同,就有豐富與多元化的結果,社會組織只是試圖多合併或統一一些方面。

主導功能從外面相對好辨別,尤其外向性的,因為是每個人基本上一直在做的,不能不做的,甚至用得太多(overuse),導致熟悉度最高的,高度自動化。人生看法也基於此,因此容易陷入誤判他人與自己一樣。

輔助功能(auxiliary function)

除主導功能之外還有一個性質個方面不同的功能,發展程度僅次於主導功能,亦即「輔助功能」。對主導功能有平衡與調節作用,例如以 外向判斷功能為主導者(Fe或Te)必有內向接收資訊為輔助(Si或Ni)。只是讓人自然的平衡,若從內面接收資訊,則往外發揮,若從外接收資訊就由內心做判斷。其實不少出社會或談戀愛的問題也是因為輔導功能曾未發展成熟而出現。

每個主導功能有兩種輔助功能的選項,就有「16人格」出現,下一篇會解釋其命名原則。

第三功能(tertiary function)

與主導功能同方向,但異類,與輔助功能同類(指P或J)的另一個,例如 Fe主導,Si輔導者(ESFJ):主導是Fe所以第三個功能是接收資訊的Ne或Se,但Si已經當輔助,所以是Ne,就是Fe-Si-Ne。

因於主導同樣的方向容易陷入跟主導一起玩,這樣人就全向外或全向內,叫做迴圈模式(looping),其實很容易會走到這個樣子,放鬆也好,但若是常態因輔助不成熟,可能代表缺乏平衡作用。

劣勢功能(inferior function)

跟主導同類(判斷J或接收資訊P),但反方向以及另一種,例如Fe主導有Ti劣勢,因於意識主宰相反,比較容易不注意這裡,造成人生的前階段的問題與害怕。不過隨之時間也易起抱負,畢竟跟劣勢功能相關的活動與體會容易讓人一種自我整合(self integration)的作用,曾經怕的,再也不怕。

意識軸(axis of awareness)

上篇已提出判斷軸(axis of judgment)與接收資訊軸(axis of perception)。判斷軸就是Ti-Fe或Te-Fi,接收資訊軸就有Se-Ni與Si-Ne的,但只是說有A就有B的,而不是說扮演怎麼樣的角色,請參考下面文字:

主導與劣勢功能組合的是意識軸(axis of awareness),(不管兩者屬判斷還是接收資訊的)。人剛開始都會過度依賴主導而忽略劣勢方面,因為意識主宰就在那邊,也不太彈性,容易偏向那邊而不理劣勢,例如 邏輯(Ti)主導的人專注自己想法而不太關心他人感受(Fe),或者一直追求外在效能(Te)而忽略自己感受(Fi)的,或者一直追求給他人體會的(Se)但難以選擇自己的路(Ni)。

有人提出主導與劣勢是90比10或其他數字,但這不僅是比例的問題,比較像是兩個模式,因為劣勢已經不太是意識範圍內的,一般都是主宰為主,只能暫時把意識軸倒過來,讓劣勢來主導體會自己的另外一面,例如前面所講的Ti主導者突然花點時間特別想要幫助其他人(Fe),再回到原本的模式。

我發現很多人會在十幾到三十歲之間就去刻意發展這個部分,尤其是若注意到當弱點,例如主導Ni-劣勢Se的人可能特別擔心自己的外在表現能力,或注意身材,然後努力去運動,盡量克服這個自信不足的地方,跟自然而然想打籃球的Se主導者有很大的不同。

適應操作軸(axis of adaptation)

第二個軸是輔助與第三個功能組合的(也是兩者同類異向的另外一個,例如SiNe),稱之為適應軸(axis of adaptation)因為這是人最有意識在操作,不像離不開的主導,因此有人覺得這才是主導功能,然後誤判自己type,其實從外面看比較容易。而且兩邊相當均勻,數比可以說3比2之類,但其實也有方向,如上所說:讓第三功能做主,除非有特別用途,不然較容易失衡,不如讓它協助輔助功能更均勻的發揮自己。

John Beebe用過這樣的比喻:把意識軸視為一個人的脊椎,操作軸d當手臂,雙手更是跟他人互動的地方,輔助功能當右手可以幫助他人,第三功能當左手,遇到問題讓他人來幫助。這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用怎麼方式跟人互動(inter personal)或發展自己(intra personal)更有效。將來還有很多概念想要分享。

明天的文章要談type的命名,也開始講各別的type。

Loading